
让我们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应该把音乐控制在什么样的响度下?”答案并不总是-14LUFS。
虽然这个数字不断被抛出,但除了是Spotify采用的响度正常化标准外,我们找不到其他采用的理由。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如何用iZotope的Ozone 9实现一个特定的响度目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Spotify的建议值)。 如果你想达到一个特定的电平值,那么Ozone的确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是,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为什么要把你的母带做到某个电平(而不是如何做到),那么,请继续读下去。
响度和动态范围
我们的大脑会根据耳朵内细小“纤毛”振动传递的信号,来转译声音。声音的响度越大,越能刺激“纤毛”振动,也就意味着声音更能刺激我们的大脑。这就是我们喜欢大响度以及所谓“越响越好”的原因。
如果你跟音频工程师聊过天,那么你肯定知道,我们最爱永无止境地谈论动态范围,或者说,某段音乐内最小电平和最大电平之间的差异。好的商业母带作品应该是充满动态的(如果最小电平和最大电平之间没有差异,那这样的歌曲根本没法听),但同时也需要”够响亮“和”令人兴奋“(否则,你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在实际应用中,母带处理需要平衡上述的所有要求。
这种平衡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一个就是音乐风格。不同的响度等级适合不同的风格。比如,流行乐和EDM比传统的古典乐或爵士乐更响。这很容易理解 – 像EDM这样风格的音乐,通常都要尽可能地靠近听众,无一例外。相对地,在古典乐和爵士乐中,作曲家会更大程度地利用动态范围。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动态范围过大的母带作品可能无法很好地在某些消费级音频系统或环境下播放。比方说,我带着AirPods坐地铁去上班。如果母带处理保留了很大的动态,那么我可能无法听清这首歌里的全部内容。另外,如果动态范围过大,那么歌曲里较小声的元素可能会被同频率范围中其他大声的元素掩盖。
让我们来讨论另一种情景:这首歌要放到俱乐部播放吗?在俱乐部系统中,动态大的母带可能会有不同的音量,可能会让DJ被迫来回调整增益旋钮,保持歌曲之间的音量一致。换句话说,如果音乐不是为这些环境服务的,那么,你应该有空间还原出这些剧烈的动态变化。
响度正常化和和数字流媒体平台
因为动态范围跟风格的关系密切(甚至在同一风格下都会不同),所以数字流媒体平台(比如Spotify、Tidal和Apple Music)会应用所谓的响度正常化处理。响度正常化的意思是,数字流媒体平台会计算你音乐的平均响度,然后调整回放音量,达到大致相同的响度水平。
响度正常化是所有主流流媒体平台都会做的处理;它们要解决用户在听不同歌曲时,反复调整音量旋钮的痛点(尤其是收听播放列表时)。
在我的经验看来,我们不需要太过担心数字流媒体平台的响度正常化算法。多了解不同平台的参考电平是有帮助的,但你也要知道,它们会随时改变。即便现在Spotify将-14 LUFS作为参考电平,后面也可能会修改为-12或-10 LUFS。又或许,它们最后会使用完全不同的系统进行计算。
所以,我们的母带应该做到多响?
下面是结论:没有”完美的“响度数值。母带工程师的一项任务就是理解和交付给艺术家一个满足他们意愿的母带作品。响度只是处理的一部分 – 整个母带的工作应该服务于音乐本身,要匹配音乐的风格。所以,我们要如何完成它呢?下面有一些建议。
1.找一个参考曲目,进行母带制作

听听类似风格的音乐,或者最好把它拖到工程里,使用像Youlean响度表这样的插件,看看参考曲目保留了多少的动态范围。将参考曲目作为指引 – 如果它的响度是你能接受的,那么,就尝试做到类似的水平。
2.保留一些动态余量
当流媒体平台播放你的音乐时,它们可能不是无损格式的。为了避免音乐从.wav格式转为有损格式时发生失真,我们尽可能不要把峰值放到-0.0(除非是你音乐风格有这样的需求)。我通常会把最后限制器的真峰值上限设置为-1.0 dBTP。
3.尽可能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上进行播放
你可能听说过”汽车测试“ – 基本上,就是把你的音乐拿到车上去听。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因为它能让你了解听众在车里播放它时听到的效果。想想听众会如何听到你的音乐:也许是蓝牙音箱,或者AirPods,或者是手机外放和笔记本喇叭。尝试在所有这些场景下去听你的音乐,也播放一些你喜欢的音乐 – 如果在所有的回放系统中都听起来不错,那么,你的母带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4.在发布前做好测试

在将音乐交付给发行商前,你可以用Loudness Penalty这样的工具做一些检查,看看你的音乐会在流媒体平台上受到怎样的衰减。这个工具会展示数字流媒体平台对你的音乐进行的衰减处理,因此,你可以更加直观地从听众视角去收听它。
对于母带处理的响度还有什么问题吗?欢迎在下方评论给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