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n Shepherd 母带工程师:专业母带工程师,蓝光/DVD作者,音乐人。他运行了Mastering Media和Production Advice网站。他是CD“音量竞赛”的反对者。2010年建立了网站Dynamic Range Day来帮助提高对这个事件的认知。
假如说音乐全是关于通过声音来唤起情绪的,那我们就需要强力的工具去雕琢声音。欢迎来到EQ的世界,感受混音所带来的魔力。

EQ或者说是“均衡器”,是一个能让你自由地改变声音轮廓,平衡和增强乐器音色的强大工具。
在这篇文章中,你将学会怎么通过去掉不理想的频率,将声音变得清晰。还有就是一些关于如何增加“空气感”,“温暖度”,还有“低音的冲击力”的建议。
我们将会审视这种能让你雕琢乐器频率响应的技术,通过简单的混音你就可以给它们做很好的设定。哪种EQ的形状是最好的?以及怎么才能得到它?如何为每个乐器找到正确的频率以改善它们的效果,然后是应该削减还是应该增加?
我们将研究不同类型的EQ,模拟的和数字的,还有它们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首先,了解一点关于什么是EQ,还有它是如何工作的会很有帮助。
我们总是不断地借用我们看到的事物来谈论声音。听起来“明亮”或者“暗淡”,“清楚”或者“模糊”,“尖锐”或者“平滑”。
EQ就像是声音的色彩
人们在产生共感的情况下,会对听到的某种声音产生特殊的颜色反应,大多数人都会把声音跟颜色进行一定程度的联系。在我们看到的颜色和听到的“颜色”之间存在着一种最基本的联系。
我们看到的颜色是由光波中到达我们眼睛的频率决定的,而我们听到“颜色”是由到达我们耳朵中的声波的频率所决定的。因此,低频的光波在颜色中的体现是棕色,红色和黄色。这种“乌贼类”的色调使我们联想到低声调的音符,还有“温暖”“模拟”的声音。相反,在我们脑中,蓝色或者青色会跟更明亮和更“金属”类的声音有关联。
这也许并不是一种巧合。归根到底,这些东西是我们大脑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一提到冷水就想到蓝色,一想到火焰之后的余烬就想到红色和橘黄。
而对于我们来说很幸运的是,这种本能的联想意味着,运用EQ控制声音的频率,可以给我们一种有效的方式去控制听众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真正意义所在。而你需要学会如何运用这种效果,让它得到最大地发挥,也让你的音乐更有感觉。

什么是EQ
EQ是平衡,不过,要平衡什么呢?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EQ来控制我们音乐的各个频率。它最早是用于调整电话线路中不平衡的频率响应而出现的。使用电话的时候,你想要一个人的声音尽可能的真实,所以我们需要降噪或者使频率的响应更加平衡。
最早的电话是非常不理想的,你听到的声音是非常的粗陋的。所以信号的频率响应需要被平衡。
如今,电子音频系统的设计和建立使得电话的频率响变得很平滑,而我们运用EQ的目的也不再是让频率的响应变得平滑了。我们更多地是运用它来增加声音的色彩。
1.自然的EQ
设想均衡的本义,这非常有趣。很多原声的乐器不用处理,各个频率都非常的均衡了。仔细聆听那些钢琴,交响乐团或者摇滚乐队未经处理的录音,你会注意到它们在很多频率上表现得都十分相近,并且在高频段会有渐渐降低的坡度。
这就意味着,如果所有的乐器都在同一频率上发出声响,我们很难把它们区分开。自然的EQ是由实际情况所决定的——低频率的声音拥有低一点的声调,高频率的声音拥有高一点的声调,这是有一套规则的,不同频率的提升对乐器的音质也会有相应的改变。运用EQ的时候,我很自然的对不同的乐器在不同频段上有所区分,这是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我会将他们区分开又相互联系起来,当他们一起播放时,尽量让他们在覆盖到所有的的频率范围。
2.不用均衡器的均衡
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控制混音中的平衡,而不使用EQ。如果吉他的轨道和人声在混音过程中有明显的冲突 – 你可以试着换个和弦,或者将其中一个降低几个音阶来为另一个提供空间。
就算改变编曲不是一种选择, 但它也有可能让你从不同部分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得到不同的声音。移动麦克风可以捕捉到不同的声音。近距离录制的原声吉会得到较暖和丰满的声音。而对于合成器,编辑预置 (或者直接选择别的预置)常常比之后用EQ来改更有效果。你当然也可以用EQ去获得同样的效果。这种技术就是反复被谈论到的“频率雕琢”。

使用EQ
实用而有创意的EQ技术
在任何的音频处理过程中,获得满意成果的关键就是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可能有很多想使用EQ的理由,比如:
- 通过混音来调整声音的平衡性 – 比如,用来削减人声的边际,或者增加鼓或者贝斯的冲击力。
- 更正录音的问题 – 比如贝斯的声音有过多的蹦蹦声,或是人声录制中的暴音。
- 平衡混音整体的声音 – 比如增加更多的贝斯等等
- 创造一个全新和独特的声音 – 比如通过切除高频将一些东西变成Bass。
无论目的是什么,你都必须对你想要的效果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首先,你需要了解频率的测量和分布。
测量频率
声音频率是通过测量声波每秒钟震动的次数来确定的。它表示为“周期/秒”或者“赫兹(Hz)”。
钢琴最低的音符基频是27Hz,最高的是4186Hz,或者粗略的算为4kHz(千赫兹)。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更高的频率,对于一些小孩子,正好是到20kHz。所以在这个区域里,有很多重要的信息。
EQ频段
学习不同频率听起来的样子和它们在不同乐器上作用的声音效果有着无法估量价值。下面有些我给频段设想的名字,频率只是大概的值——有人可能不太同意,那么请你看后再自我斟酌一番!
- 20-60Hz 超低音:制造隆隆声,深度,以及丰满度。过多的话会听起来都很松软,且难以控制。小的音箱是听不到这个频率的。
- 60-150Hz 低音:鼓的重低音,特别是底鼓和军鼓。这个区域可以让贝斯和吉他声音更加丰富,太多了则会听起来雄厚浑浊。
- 150Hz-1000Hz 中低音:对温暖度十分重要,不过过多就会听起来密集和堵塞。500Hz-1kHz的区域对自然人声的音色尤其重要,但是过多就会使声音听起来很高很窄而且鼻音过重。
- 1kHz-3kHz 中高音:耳朵最敏感的区域,对声音的边际,清晰度和唇齿音都很重要,不过太多的话会显得刺耳和微弱。
- 3kHz-8kHz 低高音:嘶嘶声和吉他的情绪 – 太多就会听起来很单薄脆弱。
- 8kHz-12kHz 高音:给以广阔,气化,清晰的感觉 – 太多的话会导致声音过亮。
- 12kHz-18kHz 超高音:这段频率可以增加声音的色泽,让声音更加明晰和甜美。不过太多会导致声音不自然,沙砾感过重,失真。
请查看下表,关于不同频段跟不同乐器的联系的深入的信息。

EQ全部都是关于平衡的吗?
你会从上面的信息和规则里发现,每个频率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任何一段的过量都会让声音听起来不自然,所以保证各自的平衡对于声音的自然性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实际上,这也不是完全正确。全局各种乐器集合起来混音常常需要EQ来平衡,但是对于单独的声音本身不需要这样做,它只需要在整体混音中提供它的作用就好了。事实上,如果混音中所有的乐器都完美对自己做了均衡处理,最后的结果反而可能还是很混乱和喧闹的。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原声吉他,当靠近录制它们的时候,会有许多很温暖的隆隆音在其中。这对于他本身会很好,不过这在混音的时候经常会搞砸其它声音,让它们听起来很杂乱。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减少中低频和低频来帮助吉他从混音中凸显出来,摆放在正确的位置。
这种通过限定乐器频率范围来为其它乐器在混音中创造空间的技术,是利用声音来作相互补充的想法的延伸,也就是我们说的“频率雕琢”。
如果现在有两个部分因为它们占用相同的频率范围在混音过程中发生冲突,有时候可以通过提升其中一个的某频段,而在另外一个的相同频率上做削减。然后用相反的方式,在第二个声音的另一个频段上做提升,对应的声音做削减。这样加强两部分的反差,通过适度地增益,避免声音听起来不自然。
找到频率
这也许是你迄今为止学到的最有用的技术了。如果你发现你正在处理的声音中频共鸣很过分。你知道可能是中低频段的某个地方,但你不确定到底在哪里。为了准确地指出来,你可以这么做:
- 独奏你想要使用EQ的轨道
- 仔细听,然后记住哪个频段是你在寻找的
- 运用参数式EQ,增加一个有很窄Q值的大增益
- 慢慢从低到高扫描你增益的频率。
- 用这种极端办法听到想要调整的那个频段。
- 当你增益到那个部分时,你会听到这个频率跳了出来。
- 现在,用EQ来做一个大的削减,将频率从高到底摇晃进行反复检查。
- 然后,减少削减,直到你又听到有问题的频率了。
- 拧住那个Q点,如果太宽的话会削减太多问题频率周围的部分,太窄的话,又会让声音听起来不自然。
- 最后,退出独奏模式,联系前后仔细听一遍——再仔细调整你选定的频率,找出最适合的数值。
EQ参数
均衡器有很多种类,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参数和控制。所以选择好你需要的类型,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所有的EQ都可以提升或者削减某个频段,但它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原理却不一样。最简单的类型是高切和低切 – 它们确实是在做像它们名字说的那些事,去掉在某个频率之上或者之下的部分。
Shelving EQ允许宽广的提升和削减某个频率之上或之下的部分,Parametric EQ以选定的频率为中心。Q值是控制频段的宽窄 – 越低的指代表越宽广的区域,而极高的Q值产生了“Notch”EQ。



让你使用EQ的能力更进一阶
那些制作了很多经典专辑的工程师和制作人只能梦想着有这么强大和精确的现代数字EQ,而且在每个轨道上都有一个带三四段参数均衡器。
但是昂贵的数字EQ还是要和经典的模拟硬件在同一张专辑里竞争。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模拟的硬件设备更好,还是他们可以完成一些数字EQ不能完成的事?
这不能纸上谈兵。事实上,第一件事你就会发现那些Pultec或Neve EQ是很有局限性的。他们限制了你频率的选择,滤波器的数量,而且它们总会改变声音信号,就算所有表盘都被设置为0。
但是它们处理的声音听起来确实很棒!而那些导致限制出现的选择才是原因所在。你总是会听到人们说用传统的EQ处理就容易得到好的声音。这是因为,设计者给出的选择范围 – 哪些频率可选,可以雕琢成什么样的形状等等这些 – 有效地指引了我们去做一些决定。所以,即使你可以选择的频率受到了限制,它也只是限制了创造性的和音乐性。即使技术空间和提供的选项上不能和数字EQ做比较,但这种无法相比的性能反而让声音听起来更好。
另外一个因素是是它们的工作原理 – 使用一个“香草味”的数字EQ,你能得到它说的味道 – 数字化,只是数学的展示而已。但是经典的EQ通常都是“用耳朵”设计出来的,要得到不同的结果需要你对设置做很极端地处理。一旦你习惯了它,你才会有很多创造的灵感产生,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带着艺术思考和高兴的心情。
幸运地是,由于像Universal Audio和Waves这样的公司之间的竞争,它们更加努力地将数字EQ做得接近经典模拟设备出来的原始声音,让我们能几乎同时得到两个领域的效果。
让声相变化最小 vs. phase-linear EQ
就算在数字世界,仍然有很多选择。无论大多数标准的数字Parametric EQ外表多么华丽,但它们听起来都跟彼此很相近 – 我们又看到你付钱买了一些“并不完美”的东西。但是数字技术却实现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诡计。让我们来看看Phase-linear EQ。
传统的EQ不仅仅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的响应,它也改变了你所选择频率附近的相位。
粗略地说,这意味着原始的波形的某些部分跟其他部分相比被延迟了。这是在声音上很细微,但又能被察觉到的效果。通常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尤其是在跟过去模拟EQ的比较中。但是如果你想对音频信号做一个很深的削减或提升,或者使用特别狭窄的槽口,这些声相的改变会开始让声音听起来很不舒服。
通过对比,linear-phase滤波器不会这么做,这意味着你可以做更多不错的改变。如果你需要,而又不想有普通EQ的副作用,它就是你的选择。因为这个原因,Linear-phase EQ通常被用在母带处理中。
Phase-linear EQ需要更多的CPU资源,而且会有一点延迟,所以并不适合用来追踪音轨。
在效果上使用EQ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只是谈论了在混音的不同部分上使用EQ – 乐器,人声等等。你可以在混音里给任何东西使用EQ – 一个特殊的实用技巧是把它用在效果上,分离你的声音来源。
比如说,如果你给你的人声添加了很多高频末端,使它产生了具有呼吸,空气的质感,那可能导致在添加混响的时候产生问题。数字混响在捕捉和强调“S”和“T”声上是臭名昭著了的 – 这些用EQ产生的额外高频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在混响反送上使用EQ可以修补这个问题,使用一个高频倾斜处理可以衰减这种效果,或者也可以用高切滤波器完全去掉这部分。
用EQ修改混响的发送更好 – 这样你可以在它们进入EQ前为单独的资源分别调试声音。这让我们使用同样的EQ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的效果。
另外一个例子是在效果的反送上彻底地使用EQ – 比如,一个饱满的共鸣滤波器在舞曲合唱或者延迟反送部分上下扫动的效果。这可以很精细,也可以变成你需要的那种激动人心的效果。
方法,技巧
这有一些被尝试和测试过的EQ技巧
虽然有很多的规则(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但是还有很多事情只能通过你自己的实践才能学到。这有一些不来自教科书的方法,关于如何雕琢你的混音。还有一些可以在制作中选择的技巧。
1.EQ应该在压限器之前还是之后使用?
决定在通道链的什么位置使用EQ对你得到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来讲,一旦声音被压缩了,你就不太需要EQ了。
EQ在压限器之前运用的话,你就需要做更大的改变才能听到不同的结果,因为压限器会减少那些改变。比如,如果你的混音在立体声总线上已经有一个压限器,然后一个带有重低音的底鼓在产生重击。在压限器之后去除低音会打破频率平衡,但并不会停止冲击。
反而在底鼓进入压限器之前使用EQ,不仅能保持平衡,也能减少冲击。个人角度来讲,我会在压限器之前使用EQ,除非我要实现某些特殊的效果。最实际地就是问你自己:我想要对我压缩后的信号使用EQ,还是压缩我使用了EQ之后的信号?这适用于对所有通道链效果的决定,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答案,那就大胆地去实验吧!
2.使用和声
你可能已经知道乐音的产生不仅仅是某一个频率,即时我们只是听到一个音调 – 很多不同的和声组成了乐器独特的音色。
在你使用EQ时请谨记这一点,好好利用它。用一个狭窄的槽口来修饰单一的和声会在乐器音色上得到很好的效果。
理解和声可以让你在试图去掉主音的嗡嗡声或者放大噪音上变得很有用 – 如果你用一个狭窄的槽口在50Hz处拿走一些频率时,发现还是有嗡嗡声时,试着拿走100,150或者200Hz附近的频率。
3.动态EQ
动态EQ只有在你告诉它工作的时候才会起作用 – de-esser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但是你也可以用一个槽口让bass的咔嗒声更加平滑 – 但是只有当电平很高的时候才有用。
一些动态EQ也可以作为侧链使用,允许不同的频段控制各自的部分 – 比如说在Bass信号很大的时候,极高频才被提升。
跟分段压缩一样,动态EQ很可能让你的混音变得一团糟,同样适度地使用会得到极大地提升。

随手技巧
提升还是削减?
提升和削减频率可以带来激动人心的效果,但是答案并不那么显然。
你可能经常听到说,削减EQ比提升EQ要好。这是因为提升某个频段的电平对总体电平的影响会很大。
因为音量越大,让人越容易开始工作,这意味着,你得保持这样的热情,认为它听起来不错,但是然后就会发现在全部混音中跟上下的内容不再平衡了。你也冒着把事物变的太死板的风险 – 普遍来讲,你得给自己留一些空间,把所有EQ都调到最大并不是好的主意。
这些都是好的建议 – 但是从个人角度,我不总遵从它!如果我在声音中听到一个我不喜欢的问题区域,最快的修补办法是削减它,但是时常我只是要更多的边角,更多的冲击力,更多的火花 – 所以提升感觉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然后你需要调节电平作为补偿,不过这就是可行的办法!我建议你任意地去提升和削减 – 只要能更快地得到你想要的声音 – 但是牢记在心,如果什么都不做,只是提升,你很可能又走进死胡同了。
必备建议
可以尝试的EQ想法
1.给鼓组增加冲击力
在底鼓50-60Hz的地方做提升,用Parametric EQ和一个狭窄的Q值。注意防止底鼓听起来太浑 – 你可能需要在45Hz的地方使用一个高通滤波器来清理掉。
对于军鼓,试一下另一个狭窄的提升,这次在大约100Hz – 这通常是军鼓重量集中的地方。调节频率得到最大的效果,但是注意防止Tom鼓会因为这里过满而听起来很浑。
2.更深,更饱满的Bass
为了得到更深,更饱满的Bass,那么试着在60Hz的地方做提升,伴随着一个很窄的Q值。同样地,如果声音听起来很松软了,就在45Hz处加入一个高通滤波器。100Hz对于Bass也是很重要的频率,这里可以增加暖度和重量。当部分用户使用乐器最底部的琴弦时,这些频率就会很有用。
为了让Bass在混音中突出,试着在中上区域做提升 – 比如,2.5kHz – 但是你需要注意同样在这个区域的吉他和人声。
如果你使用了这些建议,注意因为过分使用而产生的铲子状的中频区域。Bass听起来紧致有力的部分是在200-500Hz。提升太多会听起来很单薄。
3.温暖,气化的人声
人声空气感的部分几乎都在10kHz。如果你的人声听起来有一点太近或者呆滞,在这一部分做一个宽广的Parametric EQ提升常会打开新的天地。不会增加唇齿声,也不会听起来很刺耳。
避免增加得太多,那样会让声音听起来很脆弱。为了保持声音听起来温暖,你可以提升200-500kHz。但是你得很小心地操作,因为这很容易让声音听起来模糊。
4.控制“野兽般”的合成音色
合成器预置是为了销售合成器而设计的 – 他们在外面只有自己演奏的时候,听起来很正确,也很棒!但是他们宽广的频率范围,各种添加效果,总是会淹没你的混音。
无论合成音色在任何地方遮盖了别的东西或者起了冲突,用EQ削减它,低音可能需要用高通滤波器切掉,但是在低频做倾斜会更好。对于高频的控制,我通常会用大的倾斜来做。
5种自动化EQ的方式
EQ通常都是设置好就不管了,但是它并不是一定只能在这种静态下使用。之前提到过一个自动化共鸣滤波扫动的效果,这里我们再多讲一点:
对低通滤波器进行自动化处理是一种很经典的舞曲技术 – 在一开始,它切掉了除最低频外的所有的频率,然后开始像更高的频率扫动,让声音一点点显露出来 – 达到音乐的最高点。
尝试用自动化处理的方式迅速改变人声的EQ。
修复问题 – 如果一个de-esser切掉了太多人声充满生气的高频,那么你可以用自动化处理来控制一个Notch滤波器的开关,达到你需要的目的。
或者,快速打开高通滤波器来清楚喷麦的现象。
如果一个不同的吉他效果踏板在副歌部分搅乱了你的人声,用一个自动化处理的EQ尝试去修正它。
可以做的和不可以做的:
可以做:用高通滤波器去掉“狂野的”,失去控制以及没有必要的低音。比如,Hihat几乎不需要低于1kHz以下的部分。
不可以做:高通所有的东西。这可以是一个让混音不浑浊的办法,但是如果你做得太过了,会听起来很单薄。
可以做:用“非自然”的EQ做实验 – 这是增加乐趣和性格的好办法,但不要过分使用效果。
不可以做:给所有的东西添加相同的EQ。这点是说内建的EQ,它总是会让你的混音变得乱糟糟。
可以做:如果你需要,可以很极端地使用EQ。我曾经在40Hz部分提升了24dB来得到我需要的温度感觉。这可能是教科书上将的一种灾难,但是它的确有用 – 如果听起来正确,那就是正确的!
不可以做:提升并没有的部分。如果你试图通过增加高频来得到清晰度,但那并没有高频,反而会增加很多噪音和变得失真。
作者:Ian Shepherd 编译:Logic Loc , Beast 出自:《Future Music》 2011年9月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