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链压缩是一项现代混音技术。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分享侧链压缩的基础以及如何在混音中最大程度地利用侧链压缩。
在混音中,你可能会遇到这样一种音频回避的形式,人们称之为“侧链压缩”,但你对此毫无概念。它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使用它?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通过简单的方式向你介绍侧链压缩。我们将向你展示一些常见的用途,并演示一些侧链压缩的案例。这样,你就能够靠自己的耳朵去识别出那些应用了侧链压缩的作品。
什么是侧链压缩?
侧链压缩指的是用一件乐器或一个声音的电平触发压缩器去控制另一个声音的电平。侧链压缩最常见的应用出现在电子舞曲(EDM)中。压缩器放在贝斯上,当底鼓响起时,贝斯的电平就会降低,给底鼓留出空间。
下面是未压缩的音轨和使用了侧链压缩的音轨,你可以听听它们的区别。
为了更详细地演示,这里有单独的乐器音频试听,它会对输入的打击乐产生反应,你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个处理过程。
压缩器
让我们从压缩器开始。压缩器通常被用来减少声音的动态范围 – 也就是让声音中大音量和小音量的部分彼此靠近,对象可以是乐器、循环或整个混音。
那么,什么是动态范围呢?大部分人会用这个词去描述音频和音乐节目中安静和响亮部分之间的差异。实际上,“动态范围”是指音频系统噪声和失真电平之间的分贝差。
如果差异太大,你可以使用压缩器来抑制最响亮的部分,使其振幅不会像压缩前那么高。这就是压缩器的一种用途。
压缩器是一种音频工具,而音频工程师天生好奇,喜欢去实验。因此,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使用压缩器改变音乐,使其丰富多彩,具有冲击力。
今天,我们的目的是介绍侧链的概念,帮助你全面了解侧链压缩。
什么是侧链
用简单的话来说,你可以把侧链看作是压缩器的老板:侧链是压缩器的一个方面,它会告诉压缩器如何对信号做出反应。
侧链是术语“侧信号链”的简称。这里的“侧”指的是“区别于主输入(即你用压缩器压缩的信号)的音源”。“信号链”指的是处理音频信号的设备,例如均衡器。
实际上,侧链压缩的首次使用就跟均衡器有关。
侧链压缩的历史
一名叫Douglas Shearer的电影声音设计师想要在演员发出丝丝声时降低对白的音量。基本上,他想要对信号做去齿音的处理 – 但当时并没有齿音消除器。
所以,他自己发明了一个。它把信号分成两路。一条路径通过压缩器,另一个通过均衡器。利用均衡器,Shearer对信号进行过滤,只保留了最尖锐和最烦人的丝丝声。然后,信号被送到了压缩器的检测电路中。
压缩器“听到”最刺耳的丝丝声,然后对主对话信号进行“处理”。结果如何?只有在检测到刺耳的丝丝声时,压缩器才会降低信号电平。
这就是侧链的工作方式。侧链以特定的方式 – 以特定的规则 – 支配着压缩器,而压缩器将这些规则应用在主音频路径上。
对于齿音消除器来说,规则是基于频率的:老板说“只有在检测到这个超级刺耳的频率范围时才进行压缩”,压缩器说:“是是,队长!”
内部侧链滤波器 vs. 外部侧链输入
到目前为止,你都跟上了吗?
我们明白了这个比喻 – 侧链可以控制压缩器 – 那么,我们准备进入下一个环节:内部侧链滤波器与外部侧链输入。
如今,带内部侧链滤波器的压缩器并不少见。这意味着什么?在压缩器内部,你就可以告诉它去忽略某些频率,而不需要外部信号来控制它。
假设你要压缩一整套鼓组。那么,底鼓的能量可能很大。也许,它的能量太大,可能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触发压缩器。
这时,内部侧链滤波器就能派上用场。它可以让压缩忽略底鼓的主要低频,使用均衡器将其从压缩器的检测电路中过滤掉。
顺便一提,检测电路就跟它的名字一样:它是压缩器接受命令的信号路径。
这就是内部侧链滤波器。很多数字压缩器都有内部侧链滤波器,从简单的高通滤波器(去除无关的低频,比如底鼓),到强调型的滤波器(加入大量信号强迫压缩去做出反应,比如齿音消除器)。
现在,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外部侧链输入。
外部侧链输入允许你使用任何音频信号来控制压缩器。
假设,你有一个贝斯和一个底鼓。你想要在贝斯演奏时,也能听到底鼓。这时,外部侧链输入就能派上用场了。只需要按照以下说明操作即可:
- 在贝斯上插入压缩器
- 将底鼓信号接入侧链输入(如上图)
- 如果使用的是Neutron Pro,就从菜单里选择“Ext Full”(如上图所示)
- 现在,压缩器可以正常工作了:当它检测到底鼓而不是贝斯时,就会开始压缩。当底鼓响起时,贝斯就会减弱。
这是侧链压缩器的典型应用。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更多创新的用法。
侧链压缩的常见用法
通常情况下,侧链只出现在动态处理器上,如压缩器、门限和动态均衡器(不过也有例外)。因此,请关注基于阈值的音频效果。以下有一些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可以从侧链处理中获益。
淹没在贝斯中的底鼓:使用前面提到的配置细节,当底鼓响起时,贝斯会被压缩。因此,在这些敲击响起时,底鼓会比贝斯更清晰。这是让底鼓变得更有冲击力的办法,特别是在底鼓和贝斯的频率范围相同时。
鼓组吊顶信号和太强的军鼓:在架子鼓的吊顶信号上放入压缩器,然后把军鼓(近距离拾音)信号发送到侧链中。每一次当近距离拾音的军鼓声响起时,那个军鼓声过重的吊顶信号就会被衰减。如果近距离拾音的军鼓信号中有明显的底鼓溢入,可以在侧链上使用高通滤波器减小它!
明亮的吉他掩盖了主唱的声音:在有问题的吉他上插入动态均衡器或多频段压缩器。进行巧妙的设置,让它降低或压缩人声所在的频率。你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将人声发送到侧链!只要听到人声,吉他就会略微变得“轻柔”。
”Kick Out”中太多溢出声:在“Kick Out”轨道上放一个门限。假设“Kick In”轨道没有过多的溢出声,将它发送到门限的侧链。现在,没有溢出声的底鼓将控制溢出声严重的底鼓门限。“Kick Out”上的溢出声不会开启门限!
想要一些80年代军鼓的混响效果:在空余的通道上配置一个混响插件。在混响插件后直接插入门限。将军鼓轨道发送到混响通道和门限的侧链。吼吼吼,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追求微妙的效果,那么这个做法不太适合你。每次当军鼓演奏时,门限就会打开,让混响被听到。在军鼓敲击后,门限则会关闭。所以,已有的军鼓信号触发了混响,军鼓信号消失后混响就会停止(根据门限的设置,可以决定效果出现的突然性)。狂野而怀旧!
回避底鼓的贝斯:这在音乐界相当流行。它已成为很多EDM音乐流派的标志。你一听就知道:每当底鼓敲击时,其余大部分和声内容都会“躲避”。这种明显的“抽气”和“呼吸”产生了一种有趣的跳舞效果。你可以在Steve Aoki的《Are You Lonely》等歌曲中听到这种效果,特别是在Drop的部分。
在下面这些案例中,我会亲自演示侧链压缩的使用方式,因为它们都是我做的混音。
第一首歌是Peach Face的《No Windows》。在这首歌里,歌曲结尾有多个贝斯和合成器堆叠的部分跟底鼓做了侧链控制。
Leland Sundries的歌曲《Another Friday Night News Dump》演示了比较轻微的侧链压缩。
这里,我们有一个多段侧链压缩的案例:电贝斯再次与底鼓相连 – 但只有低频和中低频。当底鼓响起时,这些频率会暂时回避,为底鼓留出一个空间。
我还在我的播客混音中使用了很多侧链压缩技术。
在《Salmon’s Run》、《Let Me Tell You About My Murder》、《Otzi: The Iceman Music Die》和《True War Stories: Mission Report》中,我使用了多频段侧链压缩技术,让旁边在音乐声中更加凸显。
当有人说话的时候,会制造一个轻微的口袋曲线,这样,人们就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在多频段下使用这个处理意味着你不会听到太明显的声音回避。
尝试侧链压缩
侧链压缩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处理方法。它是现代混音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做出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是想要创造有趣的内容,或者在混音里加入各种不同的乐器,侧链压缩都能为你提供很大的帮助。但它也有一些理解难度,尤其是在内部侧链滤波器与外部侧链输入的区别上。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揭开侧链压缩的神秘面纱。引用Biggie Smalls的话说,如果你之前不知道,那么你现在该懂了!
作者:Nick Messitte
编译:Logic Loc
来源:iZotope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