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Albano帮音乐制作人们研究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哪个效果应该排在你通道链的前面?压缩还是EQ,混响还是延迟?
刚接触混音和音频处理的新人总会遇到一个高频问题:“什么是插件处理器的正确顺序”。好的,事实上这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既然处理器的顺序会让结果变得不同,那么,我们还是应该找到一个可以遵循的指导原则。
自上而下
通常来说,那些在未经处理的信号上效果更好的插件应该放在通道条的首位(自上而下来讲)。同样,那些可能用于修复录音基础瑕疵的插件也应该放在前面。动态插件通常放在那些会剧烈影响整体信号电平的插件之前。
最基础的处理器顺序可能是:
动态(门限) -> 动态(压缩) -> EQ -> 延迟效果(比如,回声) -> 混响
有时候滤波器/EQ可能会放在第一个动态插件之前,尤其是当滤波器被用来消除次声时 – 比如用来消除录音时(如录制人声或原声吉他)产生的隆隆声或脚步声的高通(低切)滤波器。因为次声可能会影响到动态处理对阈值的判定,所以先消除它们会让压缩和门限发挥更好的作用。
先清理干净
如果音轨里有环境噪声,像是话筒的溢出声,那么用动态处理器 – 扩展器或噪声门限 – 也许能够消除它。在扩展器上应用不太极端的设置可以减少(甚至是消除)空隙间的噪声,如人声之间的呼吸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想要通过扩展器/门限获得干净结果,关键是找到主信号里更大电平与环境噪声里更小电平之间的阈值。
因为压缩器会减少动态范围,让音频中的声音大小变得接近,所以,在扩展器/门限之前使用压缩器会让你很难找到合适的阈值 – 你需要在使用任何压缩之前先使用扩展器/门限。所以,动态处理器的通常顺序是先扩展/门限再压缩。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当我们谈论最常用的两种处理类型时,人们总是想知道EQ还是压缩谁要放在前面。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传统观念通常建议我们把压缩放在前面,其次才是EQ。这背后的逻辑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压缩依赖于阈值的设置,它决定了在什么地方进行增益衰减。如果EQ设置做了大量的提升或衰减,那就会影响到信号整体的电平,已经设置好的压缩效果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生变化。对新手而言,这通常是一个好建议。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