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广受欢迎的聊天机器人软件ChatGPT似乎突然蹿红。原本让人担忧的工具,现在已成为帮助人们应对各种任务的宝贵助手。它可以帮助人们集思广益,挑选礼物,也能为情侣们提供关系建议。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正在进入音乐世界,其影响力正在引发广泛的争议。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全新的AI世界,看看它是如何重塑创作远景的。
机器中的幽灵1
今年早些时候,世界了解到了一场由Ghostwriter9772引发的版权纠纷。这个不知名的TikTok用户分享了一首名为《Heart on My Sleeve》的歌曲,声称是他们创作的。然而,AI生成了Drake和The Weeknd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这个病毒式传播的瞬间引发了唱片公司不满,最终导致歌曲被下架。资深音乐人也对AI的侵入感到不安,认为它侵犯了艺术创作的领域。2023年1月,Nick Cave对AI“模仿Nick Cave风格”创作的歌词表示了强烈反感,称其为“对人类的荒诞嘲讽”。
然而,AI与音乐的交集并不仅仅是在2023年的技术发展中。它早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了创作过程中。实际上,60%的音乐人已经在他们的音乐中使用了AI技术——无论是封面设计、音乐制作或母带制作。
非传统的伙伴
去年,钢琴家David Dolan与一个非同寻常的即兴搭档合作演出。当他在三角钢琴上演奏时,一台由作曲家Oded Ben-Tal设计、编程并监督的半自主AI系统“聆听”着音高和节奏。然后,这台系统像人类一样,加入了自己的即兴创作。
结果超凡脱俗,融入了新的声音以及对Dolan演奏的独特演绎。这个实验是展现这项技术潜力的一个例子。或许,音乐家可以利用AI来激发灵感,演绎前所未有的和弦进行,或是帮助作品完美收尾。
激发创作灵感
“音乐家们开始借助AI激发灵感,突破创作瓶颈。他们利用像Jasper和Rytr这样的应用生成歌词,以捕捉不同的情感氛围、情绪以及更深层次的表现力,”Inder Phull解释说。作为PIXELYNX交互音乐生态系统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他对AI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有着诸多见解。
“AI还在帮助音乐家探索新的音乐风格,”他补充说。“如果一位音乐家惯常创作说唱风格的音乐,那么AI技术可以补充完善这种风格,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创作出受其他风格启发的新曲目,比如乡村音乐或舞曲。”
在Phull看来,这些优势显而易见。“这不仅能扩大艺术家的受众范围,还以令人兴奋的新方式推动音乐发展,通过引入充满活力的全新形式,让音乐创意以多种形态呈现。”PIXELYNX最近推出了KORUS,一款AI驱动的音乐创作伙伴。KORUS旨在赋予用户道德生成AI曲目的能力,使这一过程引人入胜、透明可溯,并为所有参与者带来回报。
采样往事
别忘了,采样刚出现时也曾饱受批评,因为听众认为它会扼杀创造力。然而,它反而成了艺术家激发灵感、尝试新音色,甚至探索不同流派的途径。
“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混音(Remix),”Phull说。“但理论上,AI可以通过重新发布多个版本来重塑整张专辑,尝试不同的声音风格、流派,甚至视觉呈现。”
这还没完。“AI能够创作艺术和图像来衬托音乐,当艺术家尝试跨领域实验时,它还能拓展创意表达的边界。同时,它还能简化可视化内容、歌词视频等的制作过程,帮助艺术家节省时间和成本。”
声音克隆战3
AI还能通过语音克隆为艺术家节省时间,尤其当词曲作者想把歌曲推荐给其他艺人时。如果艺人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演绎这首歌的效果,就能更快做出决定。
“不少词曲作者正在用它来推介自己写的歌,”独立DJ、歌手、舞者兼视觉艺术家KO(又名koala)说。“如果他们的嗓音不适合那首歌,这招真的特别管用。”
她进一步扩展了这个想法。“比如,他们可能是男的,却想把歌推介给女歌手,反过来也一样。以前,人们会升调或降调来模拟这种效果,”她回忆说。“但现在AI生成的声音听起来很真实,几乎没有瑕疵。不过,你得唱得准,带上合适的语调起伏,才能让它听起来可信。有些艺人甚至定制了自己的AI声音模型,这样就能试听歌曲可能的呈现效果,再决定要不要录制。”
神奇的第三者
Feral Five是一支音乐二人组,由来自伦敦的主唱兼吉他手Kat Five和来自肯特的贝斯手兼节奏制作者Drew Five组成。你还可以说他们有个隐形的第三成员——‘AI Kat Five’,也就是Kat的AI版本。这个组合在他们的新专辑《Truth Is The New Gold》中融入了AI,几首AI加持的曲目已在英国电台BBC 6 Music和Radio X上播出。
关于Kat Five的声音克隆,她本人表示可以“像演奏乐器一样操控AI Kat,让它实现我做不到的效果,比如听起来像外星人。”结果出人意料。“让AI说出训练录音里我没说过的新词让我震惊又兴奋,”Five解释说。
“我们与柏林的技术团队Birds on Mars合作,他们用我的口语声音训练了语音合成AI,然后提供了模型和界面作为我们的创作工具,”Five继续说。“我们在演唱和口语的声音上做了各种尝试后,将AI融入了一些歌曲的创作过程。”
“AI Kat Five在专辑里化身成一个神奇角色,既是真理的代言人,又像预言的神谕,绝对为专辑增添了全新维度!”Five补充说,“我还一直在玩儿一些新的AI工具,比如Kieku的The Bass Player、Stable Audio和Google的MusicLM,不过还没把它们用在正式发行的作品上。”
批评与赞扬
虽然AI褒贬不一,Phull认为这有一个简单的解决之道。“幸运的是,AI可以通过赋予艺术家对其音乐更多的掌控权,来解决自身的问题,同时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和粉丝互动渠道。”
Grime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艺术家发布了Elf.Tech,这款AI软件能模仿她的声音。Elf.Tech不仅邀请粉丝体验Grimes的标志性声音,还鼓励粉丝分享并商业发行他们的AI音乐作品,以此换取母带版税的一半。
“KORUS也鼓励人们有道德地使用授权音乐,并发布包含可溯源干轨、声音元素等的AI生成音乐作品。通过这些模型,AI不仅解决了行业性的重大问题,还赋予艺术家推动音乐整体进化的能力,”Phull表示。
幽默解压
在AI的严肃氛围中,值得一提的是,它也能带来传统的简单乐趣。特拉维夫的歌手兼制作人iogi尚未在自己的音乐中使用这项技术。不过,他仍在关注它,并认为偶尔带来一点幽默解压也没什么不好。
“我喜欢‘There I Ruined It’这个频道,”他说道。“这东西挺有趣,但不是为了创作真正的艺术,他们做的混搭就像梦境一样——有时候更像噩梦——让我笑得不行。”正是这种喜剧价值让它对iogi产生了吸引力。“他们做的混搭不一定‘好听’,”他解释说,“他们把不该凑在一起的艺人和音乐风格混搭起来了。”
发现阶段
如同NFT一样,我们正处于AI的发现阶段。这是积极的一面,因为艺术家及其团队能够保持掌控。另外,要记住,歌曲或专辑并非最终目标,这一点很重要。除了面向听众的技巧,比如人声克隆,AI在制作、混音和母带处理中还有许多应用,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功能强大的AI驱动插件。尽管如此,最终还是人类在掌控一切。
“制作人用它来生成循环或声音,他们可以快速试听,看看能否激发灵感。音色转换也很受欢迎——你可以哼唱一段旋律,将其转化为各种乐器或声音,”KO(又名Koala)说道。
有时候,技术的界限并不明显。“我没意识到自己用的很多工具其实都包含AI,因为它们不一定标榜自己是AI工具。这包括那些能分离乐器、平衡人声并处理混音的应用软件。”
新的价值
那么,在未来几年,音乐人会如何利用AI呢?“我认为艺术家会富有创意地使用AI,并在后台操作中实现顺畅而自然的应用,包括打造有个性的虚拟形象和AI分身,”Kat Five说。“有些人会找到方法,创新性地利用AI打造全新流派和音乐体验。他们会反抗AI可能带来的平庸,尤其是用主流数据训练模型时。音乐领域将迎来更具道德性的AI,包括协作开发的工具和以新价值为导向的平台,避免对音乐人造成剥削。”
愿景背后的人
更重要的是,听众变成粉丝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最终作品。“记住,AI不是天才——真正的天才永远是艺术家,”Phull强调说。“AI工具只会优化流程,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为音乐的发展带来令人兴奋的革新。”
当然,听众会享受音乐。这是艺术家的故事、个性,以及无人能替代的独特视角。这一切是激励粉丝留下来的原因,而驱动愿景的人始终处于核心。
- 源自哲学家Gilbert Ryle提出的“幽灵在机器里”的理论,常用来指代人类意识或精神与物质身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现代语境下,它也常常用来指代技术中的“神秘”或“不可解释”的现象,比如人工智能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 ↩︎
- Ghostwriter977是一位不知名的TikTok用户,他因在平台上发布了一首名为《Heart on My Sleeve》的歌曲而引发了广泛的版权争议。这个事件的关键点在于,这首歌的“演唱者”并不是人类歌手,而是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 Drake 和 The Weeknd 的声音克隆。AI技术通过模仿这两位著名歌手的声音,演唱了这首歌,导致了许多混淆和争议。 ↩︎
- 参考了《星球大战:克隆战争》(Star Wars: Clone Wars),带有一种戏谑和文化隐喻的意味。 ↩︎
作者:Kirsten Spruch
编译:Logic Loc
出自:Roland
评论 (0)